“我也说了几句。”方明华就把当时的发言重点内容重复了遍。
西川听完,陷入沉默。
是啊
现在的诗歌早已经不是原来的全民追捧,逐渐成了一些小圈子里人自娱自乐的东西。
君不见,曾经的大学校园里,有多少日子,在草坪上、宿舍里大声朗读别人的、自己写的诗歌,那些美好时光已经消失不见。
现在的大学生看电影录像、玩游戏,有的弹吉他唱校园民谣,看武侠小说.但都与诗歌无关。
“说实话,我看了你们两派的一些观点,其实都有可取之处,但也有各自的问题,“知识分子写作”过于强调戏剧化的表达、缺乏凝聚力有时候和社会现实的脱节。”
虽然西川属于“知识分子写作”这一派,但当着他的面方明华说话也不客气。
“当然,“民间写作”问题更多,于坚韩东他们一直倡导的口语化写作,到头来就是口水写作,下半身写作,最后屎尿屁都出来了!”
西川没敢插话,只是认真听着。
“本来我不想说这些,不过西川,既然你来了,让我写一些诗歌方面的东西,那我就写点。”方明华最后说道。
西川顿时大喜过望。
总算请动方明华出山了!
聊了一会西川就要离开,方明华热情挽留:“急啥,等下午吃完饭再走。”
“不用,明华,我还在美院,和几个学生约好,探讨一下水墨画。”西川笑道。
“哦,忘记了,你还是一名画家。”方明华笑道。
“叫你说笑了,我那算什么画家?只是个人兴趣爱好,涂鸦而已。”西川很谦逊。
最后西川走了,方明华把他送到门外。
看着他的背影,方明华突然想起一个有趣的现象。
这个时代文学界,小说作家喜欢练习书法写字,诗人喜欢画画
北岛、多多、芒克、欧阳江河、西川、许德民算是画画比较厉害的,还开了画展。
嗯.
我喜欢写字,不过像贾平娃那样搞书法展卖字就算啦。
送走西川,方明华并不急着去邮局寄他写的这篇小说,而是琢磨刚才和西川的谈话。
既然要写,就好好写一篇呗。
方明华端着有些发凉的茶水,喝了口慢慢想着。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时间转眼到了三月下旬,正是西京城春光明媚的时刻。
这种天气,去翠华山爬山踏青,或者去沣河钓鱼,甚至跑远点,去秦岭那边的天汉地区看油菜花都是非常惬意的一件事。
但这段时间,方明华却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基本上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连贾平娃、白苗等人几次约他去钓鱼他都婉拒。
这天周五,白苗打电话约方明华说明早和贾平娃一块去沣河钓鱼,但被他婉拒。第二天只有贾平娃和他两人成行。
“平娃,明华这些天,猫在家里在干啥?该不会是在上网吧?听说这上网也有瘾。”坐在河岸边,白苗看着飘在水里的鱼线,和贾平娃闲聊起来。
“上网?不会,你没听他经常嫌弃现在的网速太慢,简直就是蜗牛爬吗?”贾平娃夹着一支烟抽了口,慢悠悠说道:“我估计他在写什么东西。”
“呵?很少见到如此认真写文章,竟然连喜欢钓鱼都不玩了。”白苗笑道:“等他写完,我要去瞧瞧,再写什么惊世巨著。”
“到时候我们一块去看看。”
“终于写完了”
在书房里,方明华看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字,站起来伸了个懒腰,又揉了揉有些发僵的脖子。
果然是岁月不饶人,写时间长了脖子首先不舒服。
这时候宋棠棠推门走了进来,看他这样子嗔道:“是不是脖子又不难受了,你坐下.我帮你揉揉。”
说完来到方明华身后,很熟练的帮他按摩起脖子来。
“哇爽啊。”方明华微闭着眼睛,舒服的差点要呻吟出来。
“棠棠,你这按摩手法确实不错。”
“那当然,我专门去陈根红大夫那里学的。”宋棠棠语气有些骄傲。
陈根红是家住西京北郊百花陈氏中医正骨理疗店的创始人,祖籍秦省泾阳县,年轻时候跟随父亲学习中医正骨知识和技能,属于标准的家传。在西京推拉按摩很有名气,好多领导都找他去按摩。
搞写作的文人多多少少都有颈椎病,方明华也不例外慕名去了几次按摩,效果不错可惜排队的人太多,而且在北郊比较远。
宋棠棠通过一个朋友介绍,抽时间不惜掏重金去学习,这样方明华在家里就可以享受到周到的服务。
媳妇对自己真心好。
“明华,你写完没有?我嫂子说男人翻过三十五,身体机能都开始下降,你不能像现在会这样老是趴在电脑前码字,要经常活动.一会下去我陪你去打羽毛球,我嫂子说这样很有利颈椎和肩膀的活动!”宋棠棠边按摩边说道。
“不去不去。”方明华一口拒绝:“和你打羽毛球?我不是找虐嘛”
没办法,媳妇不仅喜欢跳舞,而且还有运动天赋,羽毛球、乒乓球打的都比他好,甚至去台球厅打打斯洛克也比他强,这方面方明华自愧不如。
“那我们出去走走,反正不能老坐在这里!”宋棠棠说道。
“放心,我已经写完,最近一段时间我是不打算写什么东西,太累。”方明好回答道。
“真的写完了?”宋棠棠问道。
“那当然,整整六万字!这可是是我写文学理论最长的一篇”
“哇竟然写了六万字?那不是可以出一本书了?”宋棠棠很惊讶。
她知道方明华最近一直在写诗歌理论方面的东西,说是《天涯》的约稿,没想到竟然写这么长!
“写的什么,我看看。”说完宋棠棠拿起桌子上的鼠标。
“喂,再按会,我还没舒服够呢。”方明华赶紧说道。
“晚上让你舒服。”宋棠棠随口说了句,眼睛看着屏幕。
文章题目很快出现:
“为何这般折腾?――“民间”与“知识分子”的论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