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一百三十二章 疑窦丛生

  顾正臣将头沉入盆中,清凉的水刺激着神经。

  起身,擦面。

  顾正臣进入二堂,翻看起山洞里拿来的账册。

  账册中的第一笔交易始于洪武元年五月,结束于洪武六年五月。

  洪武四年之前的账册,记录规范,石灰日产量,月产量,库存量,运出量,在册矿工人数,售卖收益,日常支出,结余所得记录得十分详细,甚至还记录了粮食数量的增减。

  但在洪武四年元月之后,账册记录就显得混乱无比,石灰日产量、月产量时不时缺失,日常支出、结余所得等关键账目也是随意填写,甚至还存在着计算错误。而在册矿工人数,粮食增减等数据,更是一片空白。

  这意味着在洪武四年初,记录账册的账房换了,从一个专业之人,换成了一个业余之人。

  最令顾正臣感觉到疑惑的是,洪武四年开始,石灰产量锐减,从洪武三年每个月平均八千斤,锐减到洪武四年每个月平均三千斤,而这个数目到了洪武六年五月时,仅仅只有三百斤。

  虽后面的账册纰漏众多,但从一个个记录的数据里不难看出,这些数据大致还是可信的,产量这个数字,错几次可能,连着错几十次不太可能。

  顾正臣找遍账册,命人一起找寻,也没找到洪武六年五月之后的账册,联想到矿山里随处可见堆积成山的石灰岩矿石,再看账册,似乎今年六月至九月,矿山里再没有安排人烧石灰石,制石灰。虽然没有制石灰,但矿工依旧日日凿石头,并没有停止过。

  从账册来看,矿山人数最多时,达到了四百二十人,账册没有提供最少人数,但顾正臣解救出来的矿工,仅仅只有六十二人。

  从四百余至六十余,锐减幅度之大,令人不安。

  关键的时间点,在于洪武三年十二月,这段日子里,矿山一定发生了变故。

  杨亮再一次进入二堂,见顾正臣依旧在翻阅账册,不由地:“县尊,你还是出去一趟吧,那些矿工的家眷在大门外等着,他们想当面谢恩,这都一个时辰了,也没一人离开。”

  顾正臣抬头看了一眼杨亮,再次低下头翻看账册:“谢恩?县衙让他们吃了几年苦头,日子过得如此艰难,不过是还给他们原本应该的日子,哪里来的恩?让他们回去,好好过日子吧。”

  杨亮无奈,只好走至县衙门外,对众人喊道:“县尊正在处理案件,无暇来此,给大家传话,好好过日子,都散了吧。”

  “这怎能成?”

  “不见县太爷,我们不走。”

  “对,做让有良知。”

  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走了出来,看着众人:“县太爷是个好官,让咱们的亲人回家了,咱们就莫要给县太爷添麻烦,都在这里,朝着县衙磕几个头,散了吧。”

  众人听闻,纷纷应下。

  矿工及其家眷,跪在县衙大门外,黑压压一片,重重叩头。

  句容百姓见此状况,对句容县衙的印象大为好转,多年崩坏的县衙威望,丢失的正义,开始了缓慢的修复与回归。

  整一日,顾正臣都在翻阅账册与矿工提供的资料,直至黄昏日落,即将散衙时,顾正臣突然下令升堂。

  一干衙役匆匆准备,水火棍敲打着地面,威武声绵长。

  “提审王虎、周八。”

  顾正臣传令。

  很快,王虎、周八便被押至堂上。

  顾正臣目光锐利,盯着王虎、周八两人:“你们二人不是矿山大案的主谋,而是胁从。若积极配合审讯,坦诚线索,本官可以酌情为你们减刑,免于一死。若你们对抗审讯,拒不交代实情,便是为恶帮凶,唯有死路可选,清楚吗?”

  王虎、周八跪呼:“清楚。”

  顾正臣面色严肃地问:“矿场之中,矿工最多时有多少?”

  王虎、周八支支吾吾。

  惊堂木响起,王虎打了个哆嗦,连忙:“太爷,矿工最多时到底有多少人,我们也不清楚,大致有三四百。”

  周般头附和:“应该在四百左右。”

  顾正臣微微点头,这个数目与账册上的数目对得上,继续问:“矿工原是好端端运作,为何在洪武三年冬日,突然大批量调走矿工?”

  王虎擦着额头的冷汗,回道:“至于什么缘故,我等并不知情。这是郭百斤下的命令,他提供名册,让我们提走一批矿工。”

  顾正臣眼神一亮。

  王虎的话坐实了一点,那就是大部分矿工并没有死在矿洞塌陷事故里,而是被有意调走!

  “本官问过矿工,他们在提人时,你们二人皆参与其郑吧,被提走了多少矿工,这些人又被送到了何处?”

  顾正臣追问。

  王虎盘算着,有些拿不太准地:“自洪武三年腊八开始,持续了半个月,共提走了大致三百余人。这些人都被送到空青山的一处山洞里,之后有人负责接管,我们便返回矿山区域,具体他们人被送到了何处,我们并不知情。”

  “空青山?”

  顾正臣皱眉。

  书吏林山提醒道:“县尊,空青山位于武岐山以东,两山以密林相连。”

  顾正臣微微点头,看向周八。

  周八急忙:“确实如此,每次郭橙押人至空青山山洞之后,我们便会撤走,并不留在那里。”

  “那个山洞,你们知道路吧?”

  顾正臣询问。

  王虎皱了皱眉头,无奈地:“知道路,只不过去了也没用,那个山洞自今年五月开始就没再使用过。”

  顾正臣低头沉思,问:“自今年五月开始,为何矿山没有再烧制石灰?”

  王虎摇头。

  周八也表示不知。

  王虎突然想起什么,:“郭橙曾,石灰暂时够用了,可能是这个缘故。”

  “够用了?”

  顾正臣疑惑不解。

  如果洪武六年五月份时,石灰够用不再烧制石灰,那为何又要留六十余人继续挖矿?

  够用?

  难道是因为城墙工程的石灰用量足够了?

  但问题是,洪武四年时,金陵城墙建设如火如荼,为何在这个时间点上突兀地大量调离矿工?难道在洪武四年时石灰供应也饱和了?

  这不符合逻辑,从账册来看,洪武三年时产量不断增加,这意味着产量始终跟不上需求,郭百斤这才不断催促生产,扩大产能。

  没道理在需求量最大的时候,突然减少了产量,难道买家那里出了问题?

  可即使工部换了人,也不妨碍郭百斤出手石灰,这是修造城墙的重要物品,采购人员不需要管哪里来的东西,只要质量过关,数量够,给产能对应的人工粮食就够了。

  再了,别人卖石灰都是真人工,真成本,而郭百斤的人工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就是工部搞个竞标,也没人能竞争得过郭百斤啊。

  从这个角度来看,不管谁在采购金陵城墙的石灰,都不妨碍郭百斤卖石灰,意味着这笔生意是可以继续做下去的。

  洪武四年开始,矿工少了,产量锐减,但每个月都还有出货,这也明石灰生意依旧在做,销路并没有断绝。

  “有矿工,有产量,有销路,有利润,竟然突然自断双臂,主动降低了产量,减少了利润,这不像是生意人能做出来的事。”

  顾正臣皱眉沉思。

  追求利润,是生意饶秉性,可他们又为何偏偏舍了这部分利润?

  那些被调走的匠人,到底去了何处,又被安排做了什么,难不成换了个地图继续挖矿?

  “句容的石灰矿山多不多?”

  顾正臣看向林山、杨亮等人。

  林山微微点头:“回县尊,句容石灰矿山很多,武城山、九华山、砚山岭、松林山、空青山、大卓山等地都有石灰矿产出。”

  顾正臣揉了揉眉心,难道那一批人只是换了个矿场挖石灰石去了?

  可据林三财、孙二口等矿工所言与自己亲自勘察,武城山里的石灰矿远远没有枯竭,而且开矿的难度也不算大。

  在这种情况下,有什么必要减弱一个成熟的矿场,分散人力去另一个地方挖石灰矿?

  顾正臣拿不准这些饶意图,看向衙役韩强:“你带王虎、周六与三名衙役,去找寻空青山的山洞,要仔仔细细,一寸一寸地摸索,找到任何物件都要带回来,速去速回。”

  “遵命。”

  韩强等人已经不怕前往武城山了,山中猛虎都是人装的,而真正的猛虎,已经被郭百斤等人给射杀,还活捉了一只,结果便宜了顾正臣。

  顾正臣思虑着种种疑点,对杨亮:“将郭百斤押上来!”

  郭百斤已经看不到了,手臂也断了一条,虽然烙铁止了血,毕竟是重伤,显得十分虚弱。

  “跪下!”

  衙役将郭百斤按在地上。

  顾正臣冷冷地看着郭百斤,直指核心:“郭百斤,你是收到谁的命令,将武城山的矿工转移出去?你背后之人,到底是谁?”

  郭百斤听着顾正臣的声音,脸变得狰狞起来:“顾正臣,你如此对我,他日必百倍加于你身!”

  顾正臣起身,从桌案中抽出一根令签,缓步走了出来,至郭百斤身旁,将令签丢在地上,冷冷地:“身为罪犯,竟敢威胁朝廷命官,当真是不知死活。来人,杖三十,让他清醒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