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从零开始的模糊会士 > 16.分批前来的不速之客(中)

  【1979学年,全校只有教授37人,副教授37人,正、副教授合计仅占教师总数的不到二十分之一,成为交大教师队伍历史上的低谷,且整个师资队伍年龄结构老化,教师队伍呈现青黄不接的现象。据1979年调查,教师平均年龄约为69岁,副教授平均年龄约为59岁,讲师平均年龄为48岁,助教平均年龄为35岁;45岁以上的教师共有576人,占教师总数的63%,而30岁以上的只有140人。

  在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恢复了职称评定之后,破格提升了一批年轻有为、业务拔尖的教师,并从国内外引进了许多业务骨干,师资队伍结构严重老化的状况才逐步得以改变。80年的我就在其中——我有幸在大二的第一学期成为一名讲师,授课范围是,并在第二学期破格提升至副教授。

  我很清楚学校是怕我“你给路”才这么做的,因此我弄得很多老同志十分不满,但他们看到我一个人的成果可以碾压所有反对者,而且是在非传统领域的绝对碾压之后,他们选择了沉默。

  但在我刚刚进入大一下学期,亦即还未担任任何教职的时候,学校的正教授也就五十来人,副教授七十多人,占教师总数的十二分之一左右,这就是这个位面的魔都交大,一所被掏空的名牌大学。

  有人说今年的魔都交大是一所垂而不死,腐而不朽的大学。我觉得对这样一所能和六机部有密切联系的大学来说,这种说法过于苛刻了。

  因为在这一年,不止魔都交大如此,水木大学、帝都大学、华科大等少数几所高校之外的绝大多数一流高校也都是如此,魔都交大不幸未能免俗。

  ——夏希羽的年末总结,于1980.12】

  “对了,我刚在楼梯口见到了几位从你房间走出的军官,其中还有位上校。但是他们的肩章我没见过。”

  “我刚刚和我们国家的两支文工团……也就是你们那里的军乐队,谈成了音乐方面的合同。我创作了三首歌的歌词。其中有一首可能会用在下次阅兵上。您应该知道的,我从不吹牛。”

  听到了奇怪单词(militaryparade,阅兵)的邦科有些意外,但还是压下了心中的诧异,问道:“阅兵?!等等,为什么你会想着写歌?你在这方面还有天赋?”

  夏希羽耸了耸肩,随后理所应当地开始哭穷:“为了钱啊。不然我还能为了什么?反正是一次性的生意,我多赚一点也没关系,所以他们的脸色可能不太好看吧……哈哈哈……而且据我所知爱因斯坦那些大科学家都有自己的业余爱好,比如小提琴什么的。苏维埃的很多科学家也有各种各样的爱好不是吗?”

  “您说的没错。没想到您如此有才华。不过即使是你这样的人都会需要如此特别的方式筹措研究经费。”

  见邦科主动向夏希羽放话,夏希羽适时地表示一些不满。

  “如果你和扎德教授多聊一些的话,你就应该知道,我和他研究的领域属于数学里面的非主流学科。而且我在那篇论文中提到,至少到2020年之前,甚至有可能都是这种情况。所以,我不太可能得到我们这边任何来自学校以及有关部门的援助。”

  邦科若有所思,好几秒后回忆起了前不久的电话:“啊……扎德教授倒是和我提到过,他说你有改变模糊数学这门学科的命运的可能,虽然目前可能性很小。”

  夏希羽稍加思索后,稍稍放慢了语速,说道:“他太乐观了。您可能不太清楚,我第一篇论文,也就是和扎德教授合作的那篇论文里,已经明确的表达了我的观点。那篇论文并不难找到,而且对外行来说都能读懂。对于收到过良好教育的您来说应该不是难事。我在那篇论文里说了,虽然我给出了几个很有前途的研究方向,但我对自己所研究的这门学科并不乐观。即便如此我依然有意在这门学科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为这是我的兴趣所在。”

  邦科明白了夏希羽的决心后,感叹道:“华夏应该很高兴有你这样的学者。”

  然而,夏希羽依旧要反驳邦科可能抱有的想法。

  “如果我们国家没有数以万计的、我这样的研究者,你我今天就不会在这里碰面,你甚至不会来到魔都。不过我希望你同样记住另一点,我热爱我的国家,与我对国内的科研环境并不满意这两点并不矛盾。我有信仰与我很实用并不矛盾,这就是我的唯物主义。比如,我发了那么多文章,在华夏连一台计算器都搞不到。如果有能用钱买的计算器票,我现在的工作会稍稍轻松一些。但这并不是可以轻易做到的事情。年初从你们米国那里引进的那一批全都在帝都,我们魔都可是一台都没有。恐怕还是至少五年前的水平。”

  邦科先是在几秒的诧异后哈哈大笑,随后夏希羽也跟着哈哈大笑。

  两人都确信自己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据我所知,夏同学你不缺钱,至少不缺华夏币和基本粮票。”

  夏希羽指了指窗外,说道:“但是在此时此刻,1980年的华夏,我的钱不一定能花的出去。哪怕我去黑市换成外汇券,恐怕都有不小的问题,这一点您应该比我清楚。”

  邦科点点头,示意夏希羽继续说下去。

  “所以,我有个看上去像是西西弗斯一般的计划。”

  说到这里,夏希羽从一本参考书下抽出了两张张纸条:“但是需要您在回国前分别把纸条上的内容通知扎德教授和萨蒂教授。我能给出的东西不多,那就是我迄今为止发表的这几篇可以和米国常春藤新晋副教授差不多可以并肩的一系列论文,以及昨晚恰好写完的一篇。我没办法忍受随时有可能中断且不一定能保密的电话。您知道的,我们华夏人现在打电话可是要排队的,在魔都交大尤其是如此。”

  邦科想了想后,再次点头,随即接过了一篇论文的手稿和两张纸条。

  “没想到短短一周多的时间又写完了一篇……如果是第一篇那样的综述的话,我反而会意外。”

  夏希羽只是微微一笑,随后继续说道:“您习惯就好。至于您左手的这两张信纸上的内容,请您先过目。”

  邦科看完两张纸条后,再看向眼前的青年,顿时觉得如获至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