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梦中预言者 > 第六十二章 不要改变他人

  改变观察对象的冲动是一个陷阱,它会使自己持续地陷在罪恶感和责备的恶性循环中难以自拔。

  内在的评判者需要改变观察对象。这种通过评判强行去改变行为的做法会立即抓住注意力。把它丢入一种认同于观察对象的状态。这时注意力就不再是自由和稳定了。

  而是被评判的头脑抓住和消耗掉。头脑会通过联想为这个行为贴上标签,并归档到头脑中按“喜欢-不喜欢”或“好的-坏的”等标签来分类的仓库里。

  一旦我的行为被贴上了“坏的”这个标签,我就会停止观察。我就成了评判者。注意力也被评判消耗了。我再无法把自由的注意力放在身体内在的机能上,注意力也被评判消耗了。

  我无法再把自由的注意力放在身体内在的机能上,注意力被评判抓住了。

  既然我认同于那个行为,并且那个行为被评判为“坏的”。那么接下来我就必须改变自己。

  例如:“我要戒烟,吸烟是不好的”这句话本身是对的,但由于认同,信息变为“我是不好的,我需要改变。”这样评判就开始消耗注意力的能量。习惯得到滋养才能存活和成长。

  如果人们能够让注意力稳固而坚定地安住在身体的感觉上并保持身体的放松状态,评判者就没有出路。只能用自己的能量去滋养那稳固而坚定的注意力。

  思绪和情绪都是身体里的能量。能量守恒定律说的是物质(能量)不生不灭,只能被转化。当一股能量流入身体时,理智-情感复合系统会抓住它,用它来演一出心理剧。

  这股能量一定会流向某个地方,如果不被理智-情感复合系统的心理剧消耗,就一定会转变为滋养注意力的养分。

  所谓的心理剧就是:基于自己不好,自己是错误的等评判挣扎着去改变自己,从而终其一生去演出自我改变的戏剧。

  人们还有另一个选择,那就是不带认同的去观察评判的过程。接受观察到的一切。同意它们待在身体里,不去做任何改变。

  只是观察、放松、接受和同意,既不支持,也不反对。

  这个练习被称作“不是这个,也不是那个”。在中国道家被称为“无为”。这个练习还被称作“让世界停止”。

  吴迹看到这,突然和唐望的话联系起来,看来所有的方法殊途同归,唐望不是将这称为“停止内在对话”吗?这些只是叫法不同,原理都是相同的,只是不同的文化和民俗,大家在不同的文化下,理解的语言和具体细节可能不一致。

  成熟的灵魂会理解这些并遵循注意力的法则。不遵循这个法则的人就是囚徒和奴隶。一辈子被“认同”所束缚,毫无异议地完全按照评判者的要求行事,毫不动摇地去承受痛苦和悲伤。

  这种对评判过程持续的认同被称作“污染”。

  污染:就是认同身体、身体机能和局限,认同于外界的物体和人。也叫盲点。是由那些出于好意但无知的人在我们童年时输入我们身体能量中心内的模式,这些模式定义、限制和约束了自我,约束了我们生命和我们经验到的世界。它们控制了我们观察和感受的方式及对象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