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虽然不是什么大制作,但是影响力却丝毫不比那些大制作弱。
再加上有《七号房的礼物》的母子篇的噱头,以及李易的老影迷的情怀加成,所以,这部电影自正式宣布开拍以来就有着无数双的眼睛盯着,无数人关注着。
情怀这东西,有时候,真的没什么可说的。
对于楚兮兮,鲁新光这样的李易的铁杆老影迷们而言,其实哪怕《和声》拍的差一点,对于他们而言,也足够缅怀逝去的美好的过去了。
更何况《和声》拍的并不差。
又有情怀的滤镜在,所以,自然是各种吹爆这部电影。
当然了,实际上《和声》的口碑,肯定还是无法和李易过去的那些顶级的高分电影相比,但是却也绝对算的上是口碑极佳的作品了。
作为李易的老影迷兼影评人,陈静宁这一次,拔得了长篇影评的头筹。
已经为人母的她,本身也对这部影片有着更深刻的感触。
“作为狗导演的老影迷,我不是从《七号房的礼物》开始关注他的,但是却也曾经多次看过这部影片,或许是因为自身的关系吧,当年和父亲的关系并不和睦,所以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更加的有感触。
而《和声》不得不说,狗导演又一次戳中了我的泪点,因为我是单亲家庭,母亲早早地离开我,所以,特别是作为母亲的自己,那种感受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自从《和声》开拍之初,我想很多影迷就知道,狗导演的电影一定会很扇情,但是狗导演的电影的魅力就在于,哪怕你早有防备,可是仍然在看了电影《和声》之后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
特别是当老教授文玉微笑地面对死亡时候,相信任何一个观众的心底都会涌出一阵悲凉;
她早年因为一时的愤怒,杀了丈夫和她的情妇,带给自己的是一辈子的牢狱之灾,带给儿女的是无法磨灭的污点——有个杀人犯母亲!
当看到女儿终于接受她了,心里刚感到一阵安慰的时候,以为狗导演会给个大团圆结局的时候,却急转直下,她本可以保外就医,可是她拒绝了!
还记得早前她问女儿,如果我死了呢?
当时的女儿回答说:“你死了才是解脱!”
可是当她真正的面临死亡的时候,她却宁愿自己默默地承受,或许到了那一刻,死亡才是对于她真正的解脱吧?
《和声》的影片名,让我们看到“和声”,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合唱中常用的那个词。影片所表现的也正是歌唱艺术中的和声,其主线便是一群女犯成功组成了特殊的合唱团并取得演出成功的故事。
故事很简单,这样一个故事,如果平凡地进行演绎,很容易流于形式。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见到的合唱团已经多如牛毛,而每一个合唱团成功的背后都会有一个艰辛的故事。但是很少会有人去关注这些!
为了写出《和声》的特殊性,李易导演是很动了一番脑筋的。首先,影片并没有把组建合唱团的目的和意义放大到女囚们自我价值的实现,或者通过良好的狱中表现来给自己争取减刑的机会,而是缩小为满足女主人公贞慧的一个小小的愿望,即:带儿子小宇到监狱外面度过一天。贞慧组建合唱团的目的就是这么简单,而她的这个充满母爱的愿望很快就得到了狱友们和监狱管理方的支持,终于演化成一场温情流淌的大爱行动。其次,影片有意让这些女囚每个人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
贞慧是因为惨遭丈夫的毒打时奋起抗争,意外将丈夫摔倒在玻璃台上致死。由美是因为惨遭继父的施暴时奋起反抗,意外将继父打死。原职业摔跤手延实是用腿意外将他人意外弄死。文玉是因为无法忍受丈夫与情人的奸情而开车将他们撞死。而因为这些特殊经历,她们的亲人多多少少都与她们产生了一些隔阂。
或许有人会说,是不是太巧了?怎么这里的囚犯,好像都一副让人情有可原的样子?
但是笔者要告诉大家,实际上,真正的天生恶人,特别是女人,笔者曾经去过女监狱参加过活动,也曾经了解过一部分犯人的犯罪经历,不客气地说,事实上,这才是真实的。
影片围绕着港岛的关于服刑女囚犯生孩子,带孩子服刑,到哺乳期满之后,就必须把孩子送出监狱的规定进行。
贞慧所面对的恰恰是这样一种辛酸和无奈。影片一开始就是贞慧在监狱中生下想宇的镜头。作为母亲,她经历了在狱中生子这样一个极其特殊的时刻,同时又必须接受18个月后与儿子分离的命运。
儿子生下之时,就是她与孩子分离倒计时时钟的敲响之日。而属于他们母子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一年半。可以设想,与爱子离别的钟声越来越近的时候,天底下的母亲会多么地寝食难安,又会多么地不顾一切。
因此,当惩教署长承诺她如果将合唱团搞成功的话就可以与儿子到监狱外享受一天的自由生活的时候,这个唱歌没有天赋、一唱就能把儿子唱哭、根本不知合唱团如何组织的母亲,却毅然决然地走上了组织狱中合唱团的艰难而快乐的路。
就如同影片当中文玉对她说的:儿子就是她的唯一的精神支柱!
在儿子离开之前,和儿子离开之后,贞慧能坚持活下去的支柱一直都是儿子!
整部影片,其实一直都只有一条主线,那就是亲情!
这部影片,其实没有真正的主角,而是一部群戏的影片。
里面的每个角色,都很立体。
由美,是最年轻漂亮的一个,但是她的遭遇却也是最惨的!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听到有人疑惑,为什么由美会对母亲那么的抗拒?
但是在我看来,她是有理由怨恨母亲的。
在她刚刚因为反抗继父的暴行而措手杀人的时候,母亲发现之后的第一瞬间,却并不是对她的关心,而是埋怨,是怪她!
甚至于我能想象到,对于由美来说,她对母亲的恨意,未必不如对继父的恨意。
至亲至爱之人的伤害才是最深,最疼的。
最后由美原谅了母亲,我想也是因为,她或许明白了,母亲一直都在保护着她,只是有时候,母亲也不能把她保护的很完美!
摔跤手这个角色,很有意思,或许印证了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面总会有那么一个胖子。
她会是没心没肺的好友,作为摔跤手的她,入狱的原因也令人哭笑不得,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的家伙,在最后,遇到了那个她心心念念的白马王子的时候,却心酸无比地选择了问他洗手间在哪!
花姐!
可以说,她是小团体的真正的大姐大,她总是表现的很勐,很厉害的样子。
因为她知道所处的环境需要她这么做。
可是她也有自己内心最柔软的地方,那就是家人!
她的入狱是为了保护家人,当一双女儿出现在面前的时候,哪怕是她这样的平时一副大姐大的样子的人,也软弱的像个孩子!
孔娜,她可以说是整部影片里面,最不真实的一个角色了。
想来很多服刑的囚犯,都会希望遇到这样的一个教官吧?
最后,来说一说文玉!
为什么把她放在最后?
因为这个角色在我看来,真的是整部影片之中最令人难忘的角色。
影片中的文玉是一个塑造得非常饱满的母亲形象。
她在狱友中年龄最大,入狱时间最长,人生阅历最深,处事经验最丰富,时时处处都有长者风范。
比如为小宇庆祝周岁生日的时候,小宇抓周居然抓了一副手铐,让大家始料未及目瞪口呆,是文玉首先打破尴尬,笑着说小宇以后会做大法官,从而让大家对小宇的未来又充满了期望。
在监区管理者方主任气愤地撕碎大家为小宇庆祝周岁生日所拍的合影照片之后,又是文玉通过向贞慧分析方主任的没生过孩子的嫉妒心理,巧妙地化解了贞慧的心理阴影。
新狱友进来之后,还是文玉委婉地劝说老狱友们手下留情,给孩子留下好的榜样。
由美与贞慧发生争执并自己撞墙受伤回到牢房后,不懂事的小宇跑过去抱住她的头,大家都生怕这个对孩子有偏见的姑娘会采取不良的行动,而文玉却对由美大声喊:小宇是看你头疼帮你吹吹的!从而缓解了紧张的气氛。
小宇不习惯听妈妈的歌声而哭闹不止的时候,又是文玉主动站出来,抱过小宇,为他哼唱甜美的歌曲让孩子进入梦乡。
在看望因与其他女囚大打出手而受伤的由美时,是文玉十分理解由美并对贞慧说出的“自己也无法原谅自己,一天天地活着就象在受刑”的话,击中了由美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让她潸然泪下。
是她将由美当成自己女儿看待的一系列举动,融化了积压在由美心中的冰雪。
还是她,在小宇离开后贞慧无法承受那种巨大的失落与空洞的时候,告诉贞慧坦然面对,“只有自己笑了孩子才会笑,该相见的人总会在某一时刻再相见”,从而让贞慧重燃生的希望。
然而她的女儿却并不理解她的做法,始终对她非常冷漠,甚至当着她的面说出“让你象在地狱一样活着”的话。狱友们都经常有亲友的信件或包裹传递进来,只有文玉总是得不到女儿的关爱。她给女儿写了无数封信却都如泥牛入海,她打电话给女儿却被女儿生硬地挂断。她在安慰这个体贴那个的同时,自己却不得不忍受着亲人不亲的巨大伤痛,直到最后才与女儿和解。
影片很好地使用了对比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对比,来揭示影片所要表达的人间真爱的主题。
从横向来看,有冷漠严肃的方主任与热情似火的狱警孔娜、温情大度的署长之间的对比,有个性不同、经历不同的狱友之间的对比,有大权在握的执法者与寄人篱下的囚犯之间的对比,有天真无邪的孩子小宇与心事重重的母亲贞慧的对比,有台上演员与台下观众的对比,也有角色换位的对比。
比如文玉与由美,前者是母亲,后者是女儿,前者是监狱外的女儿不肯与监狱内的母亲沟通,后者则是监狱外的母亲得不到监狱内的女儿的原谅。
从纵向来看,有小宇在监狱中与母亲朝夕相处但数年后却对生身母亲视而不见的对比;
有由美入狱时挖苦贞慧在狱中生子,但此后却因为其他女囚推倒小宇而奋起与对方大打出手的对比;
有文玉先是不肯参加合唱团后又认真对待指挥工作的对比;
有合唱团成立之初的毫无章法经常争吵打骂,与此后亲密无间如同一家人并走出监狱大门参加全国女子合唱大赛的对比;
有贞慧起初一唱歌孩子就哭与此后能把哭闹的孩子唱到熟睡的对比;
有由美入狱时谁都不理与后来引吭高歌的对比;
有贞慧与由美在狱中曾经因为生孩子一事而发生过激烈的争执,与此后由美主动教贞慧唱歌的对比;
有方主任开始时对合唱团的不支持不理解与结束时对她们的演出微笑着给予掌声的对比;等等。
这些对比相互呼应,相互映衬,很好地完成了情节的铺垫,也让在观众的心中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记。
哀莫大于心死。然而这些女囚却在文玉的影响下抱持了“既然已经这样了,何不笑着活下去”的乐观理念并实现了人生的转变。贞慧在忙忙碌碌中没有悲哀,因为她找到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文玉在走向死亡的时刻没有悲哀,因为她得到了亲人的谅解。
其他女囚们没有悲哀,同样也是因为她们让自己的亲人们看到了自己良好的表现。当合唱团的女囚们敞开心扉投入地演唱的时候,她们已经忘记了自己作为囚犯的特殊身份,将等待着自己的死亡或者漫长的刑期抛在了脑后。在那一刻,她们是快乐的、幸福的!
看什么样的合唱演出我们会掉泪?听怎样的合唱才能打动我们的心扉?电影《和声》把最高潮的部分放在了全港女子合唱大赛上。在经历了刻苦的训练、漫长的等待和因观众丢失珠宝而遭怀疑被搜身之后,光彩照人的女囚合唱团还是在最后时刻登上了舞台。在这些囚犯看到台下坐着的自己亲人的那一刹那,在这些囚犯的亲人看到台上站着的那些注定还要回到牢房甚至走向刑场却依然投入地演唱着、指挥着的亲人囚犯的时刻,有谁能忍得住奔涌而出的泪水?
在那一刻,我们不仅听到了台上传来的美妙和声,更感受到了台上台下由亲情组合成的美妙和声。它们已经脱离了艺术的窠臼,实现了人生境界真善美的大跨越。
感谢《和声》,它让我们明白母爱的伟大,明白亲情和友情的珍贵;它让我们知道,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泯灭内心的梦想与希望之火!”